有很多人认为,人到晚年,之所以朋友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孤独,是因为退休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变差,行动不方便,对一切事物都丧失了兴趣,包括交友的欲望。
不可否认,年龄增大后,行动不便确实让人的欲望减少,人们只愿意在自己熟悉的圈中呆着,不愿意接触新事物、结交新朋友。除去这个因素之外,还有三点重要原因,影响人们的朋友越来越少。
文章插图
第一点:看淡了名利金钱这些身外之物,没有了交友的动力
年轻时,人们经常喜欢参加不同的活动,接触不同圈层的人,为的就是拓宽人脉,目的只有一个:多交一些朋友。
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说不准什么时候这些朋友就派上用场了。对年轻人而言,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有人想通过努力升到某一岗位;有人想通过机会增多后挣够多少钱。在他们看来,达到这一目标,就是人生成功的象征。
但人到晚年就不同了,经历过生活的风风雨雨,人生的坎坷,对一些事情看透了,明白就算升到某一岗位,最终还是要返回原点;就算挣到再多的钱又如何,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之外,再多的钱不过是数字而已。
对身外之物减少了欲望,自然就少了交友的动力,不再想着结交更多朋友。就算原来相好的朋友,如果是因为利益关系才走到一起的,这时候也开始慢慢疏远。
人到中年的高晓松说,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多一个饭局,没准就多一个机会。但是现在我都不去,我不需要这机会,我也不需要这么多的朋友,我也不需要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我希望有一天,我能真正学会去享受这件事情。因为你的内心足够丰盈,你就不怕孤独。
学会享受孤独,是一个人对生活认知发生的质的飞跃,从年轻时对外界的过多关注,慢慢转移到对自身的关注上,而这,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为前提。
文章插图
第二点:明白时间的宝贵,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人的年龄越大,越能感觉到时间的宝贵,面对即将到来的人生终点,内心会有惶恐不安,尤其在身体机能日益减退时,更感觉到人生在世,时间的宝贵。
这时候,他们不再愿意勉强自己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不再想着为了未来某个目标而去委屈自己,讨好别人,而是腾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陪伴照顾自己的亲人,满足多年来没有达成的意愿,不想给人生留下遗憾。
年轻时的交友,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功利行为,希望朋友们带给自己更多的是实际利益。到晚年后,这样的欲望就淡了,不再对人生进行长远规划,而是着眼于怎样过好当下。
正如毕淑敏所说,“我们有时是那样健忘,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人在年轻时是感受不到时间珍贵的,只觉得来日方长,未来可期。可在年龄慢慢增大后,才会发现,把人的一生放在宇宙的长河中,其实只是短短一瞬,可能就在一转身一回头之间,就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你会发现,人到晚年,过好当下,才是对生命最好的礼遇。
文章插图
第三点:发现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的安宁平静,与别人无关
人生走过几十载,经历太多风雨,看多了世事,会慢慢明白一件事情:一个人的幸福不是别人能够给予的,幸福,在于我们怎样面对自己,怎样看待这个世界,所以一个人真正该做的,是修心。
当你对自己满意的时候,你会对这个世界也感到满意;当你厌弃自己的时候,对这个世界也是厌弃的。
年轻时,就算有再多朋友,有些朋友会因为三观不合,渐行渐远;有些朋友会因为利益问题而发生矛盾,最终形同陌路;有些朋友会因为所处环境不同,日渐陌生,最终擦肩而过。人到晚年会明白,人生的本质其实是孤独的。
马德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一书中说,一个人,活到一定岁数自然就简静了。多能折腾的人,岁月也最终都会把他打回到原形。因为行万里路,阅无数人,看到了更多,也看透了更多,心凉了,也安静了。
学会享受孤独,让我们得以与安静、坦然、从容为伴,开始面对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认识自己,最终成为自己的朋友。
- 那些充满了矛盾感的人
- 恋爱中,一个人不爱你的表现有哪些
- 85岁高龄老人独自居住在山上吃白石崖,老人喊了好几个名字
- 背叛婚姻的人不改变,却要被背叛的一方做改变
- 老伴去世后,我的精神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 不离婚也不原谅,彼此是陌生人,无爱也无恨
- 三河|河北三河昨日新增3例确诊,均为首发病例家人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婚姻中,女人为什么会被背叛?
- 50岁的人生,应该开启怎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