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采访人员 刘洋】新加坡《联合早报》21日报道称,99.5%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是西药,其余0.5%是包括中成药、传统药物和化妆品在内的辅助保健品。
新加坡卫生科学局发布的2020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报告最多不良反应药类依次为非类固醇消炎药(22.7%)、抗生素(19%)以及止痛药和退烧药(9.5%)。而服药后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过敏(54%)、全身水肿和严重过敏反应(16.6%)以及呼吸系统疾病(5.7%)。
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中,以抗生素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居首(约7%)。其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衰竭、肝细胞损害和黄疸症,严重者可引发皮肤溃烂的史提芬强生症候群和毒性表皮溶解症。排名二、三位的是常见的消炎药成分布洛芬和止痛药成分扑热息痛。此外,去年有104起报告为辅助保健品导致的过敏反应,其中41例涉及葡萄糖胺。
作者:刘洋
【 过敏反应|新加坡媒体:99.5%药物不良反应由西药引起】来源:环球时报
- 50副反应人性的图,针针见血,太现实了!
- 过敏性鼻炎|如何区分感冒和过敏性鼻炎
- 戒断反应|酒精依赖是一种病 去年超千人因酒精依赖就诊
- 杨女士|健康宝弹窗了如何做核酸?部分检测点迅速反应满足市民需求
- 双硫仑样反应|节前重要提醒!不只是头孢,吃这些药也千万别喝酒
- 药品|如何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
- 应急|我院放射影像科开展2022年第一季度造影剂过敏反应应急演练
- 接种疫苗|新加坡出现首例感染奥密克戎后死亡病例
- 胱氨酸|染发要做过敏测试
- 免疫系统|宿迁市儿童医院:过敏性疾病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