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基因|为外地患者省8500元 国内首个线上出生缺陷防控平台启用】东方网采访人员刘轶琳6月24日报道:21岁的柳千(化名)在怀孕4个月产检时发现胎儿双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 , 考虑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肾病“婴儿型多囊肾” , 可能带来致命性伤害 。 参考医生建议 , 柳千选择了引产 。
为避免胎儿“再次中招” , 柳千根据医生意见进行了胎儿组织的基因检测 。 在医院的帮助下 , 今天上午 , 柳千在当地接受了远在上海的黄荷凤院士团队的远程实时会诊 。 会诊的现场一端是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刘景诗教授、王华教授的主治团队 , 另一端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远程会诊中心黄荷凤院士、徐丛剑教授团队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白文坤主任组成的多学科团队 , 两地相距约1千公里 。文章插图
上午 , 柳千和她的家人以及主治团队聚集在湖南省妇保院的一间诊室 。 通过“一站式出生缺陷防控平台” , 黄荷凤院士团队在9分钟后看到了柳千的基因测序数据 , 而在这之前 , 往往需要2-3小时的下载时间 。 不止于此 , 通过病史资料搜集输入 , 平台还在最短时间内绘制出了柳千的家系图 。
结合病人表型 , 在这种“超算”能力的加持下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基于5G赋能的基因大数据平台仅用30分钟就完成了对患者基因数据的序列比对 , 变异检测 , 基因注释、注释筛选、生信筛选 , 表型关联 , 证据收集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作 。 而这些工作 , 平时一个遗传医生需要数天才能完成 , 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和多次就诊才能获得遗传分析报告 。
此次沪-湘两地会诊的成功标着着国内首个线上集问诊、检查、基因大数据分析、遗传解读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出生缺陷防控平台正式启用 。 从此 , 出生缺陷防控因医疗资源不均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了解决新模式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徐丛剑表示 , 医学的发展依赖于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 , 5G赋能打破了时间、空间、专业学科以及个人经验之间的壁垒 , 克服了物资设备的限制 , 延伸了顶级医院顶级专家的服务半径 , 为医学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文章插图
精准的遗传诊断除了基因检测结果外 , 还需要结合超声检查、生化检查及临床表型等综合分析 。 当天 ,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超声团队在上海为柳千家族中的重点人群—夫妻双方及其父母进行了远程超声检查 。 通过平台的医学混合现实功能以及5G技术的应用 , 以往的远程操作延迟显著降低 , 医生操作的体验与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
结合家族史、遗传方式、相关检测结果 , 黄荷凤院士团队进行了深入的临床分析和解读 , 确定了其胎儿发病的突变基因及突变位点 。 接下来 , 柳千便可以通过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 , 对移植前的胚胎进行基因诊断 , 选出不含致病基因的胚胎进行移植 。
“一站式出生缺陷防控平台的使用将外地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从9天缩短至仅4小时 。 速度的跃进 , 使得基因大数据时代迈出了跨越性的一步 。 由此为每个外地患者平均可节省非医疗花费约8500元 。 ”黄荷凤院士告诉采访人员 。
黄荷凤院士表示 , 团队将继续开发深化平台功能 , 通过跨学科合作 , 在未来可以将基因检测作为普遍一线测试 , 逐步实现“人人基因”的目标 , 使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自己的基因组测序数据 , 这对提升人群健康水平 , 疾病诊断分析 , 解码罕见病等有着重要作用 。
- 被背叛的一方为什么会对抗?
- 为什么被背叛者会陷入神经症式的痛苦之中?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三河|河北三河昨日新增3例确诊,均为首发病例家人
- 婚姻中,女人为什么会被背叛?
- 首发|河北三河1月26日新增3例确诊,均为首发病例家人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为什么有些女人婚后变得越来越孤独?
- 为什么婚外的感情,总是被忽略?
- 例会|召开妇幼医生工作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