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这地方做前卫艺术一做十五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看官辛苦啦!傻大方小编知道你找“在武汉这地方做前卫艺术一做十五年,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篇文章很久了,是否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脚呢?健康摘要: 追星无妨,为粉有方。人气再旺,责任不忘。
正文开始:
一个武汉当代艺术生命体的15年
2017年12月1日晚,江风吹向和平大道,
冷冽刺眼。
来往喧嚣的车辆混杂着建筑工地的轰鸣声,位于恒大世纪广场的18栋楼,突然陷入一片漆黑。
淡淡的的泥黄色水泥建筑外,悬挂着《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喷绘海报。楼内,空气里挥发着崭新的油漆味,焦灼的声音在黑暗中响起,“明天就要开幕,今晚一定要完成”,手电筒的光束打在墙壁绘画上,大家的表情紧张而兴奋。
在陈列着横跨5个代际:50、60、70、80、90,共82位艺术家作品的空间里,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总监刘明
郑重地和我说:“坚持下来就有意义。”
2003年,
武昌中山路368号,武汉第一家当代艺术机构——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成立。2017年12月2日,
和平大道,
恒大世纪广场18栋,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在立足武汉这座城市的这些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从贫瘠到丰富的历程,也见证了众多艺术家的成长。而这段历史,绕不开《美术思潮》和《美术文献》。
时间追溯到85思潮后,一直关注和介绍中国当代艺术的 《美术思潮》停刊,一时间武汉本地艺术家缺少了展览交流的平台,武汉艺术氛围一时陷入沉寂。
当时的刘明是湖北美术出版社画刊编辑部负责人。在湖北省文联做艺术批评工作的鲁虹提出创办一份刊物,
承接已停刊的《美术思潮》。
两人同是校友,又同时专注于实验艺术,一拍即合。在刘明和鲁虹对于未来的想象中,他们即将面对和投入其中的是一种新鲜、有活力、令人兴奋的艺术,一种关于当下的艺术,这种艺术如同他们一样,富有激情和魅力。
1993年,新杂志即将出版,湖北美术出版社和湖北省美协作为共同主办方,著名画家,时任湖北省文联主席的周韶华为了支持杂志卖掉了一台车,主编彭德提议杂志名为《美术文献》,最终也就是这4个字决定了《美术文献》的宗旨和发展方向。
随后《美术文献》第一期正式出刊,杂志每期由国内外批评家、策展人提出一个学术主题,研究当代艺术现象,推介艺术家,同时刊载作品、访谈、手稿、图式背景等资料。1997年,刘明接任前主编彭德、鲁虹的工作,开始担任杂志主编。
此后,在出版业体制改制、市场化经营压力下,编辑部人员不断更迭。肩负着一辈人的学术理想,刘明带领编辑团队坚持了23年,“这就像记录历史,而当代艺术是需要有人记载的。”
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在这个学术舞台上形成了密切的互动,待当代艺术被点亮时,于艺术家而言,除了纸上交流,也需要空间对作品进行展示。
2000年初期,武汉没有一家公立美术馆,也没有画廊,《美术文献》杂志刚好处在湖北美术出版社转企改制的节点上,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
2003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应运而生。也是这一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吴垠来到机构,十多年时间她从展览助理到展览总监,见证了机构从展览空间到成为综合型的收藏、展览、出版的专业艺术机构。
“一位身穿浅蓝军装、手持红旗的中年男士,在台前做着种种姿势”。2004年,首届美术文献展的开幕式上,来自四川的艺术家即兴表演的“行为艺术”,令吴垠至今记忆犹新,“他表现的最前卫的行为艺术,刚好为当时的艺术展带来新的看点”。
这是一场对中国当代艺术十年梳理和回望的展览,以《美术文献》十年来推介的数百位当代艺术家为主要选择范围,最终推出112位当代艺术家的160多幅作品参展,如此大规模、高水平的当代艺术展览在武汉是首次。
发起此次展览的刘明原计划在展览后,拾起搁置了十多年的艺术创作理想,却未想展览有如此大的关注度,也证实《美术文献》十年间在当代艺术上的重要影响力。
“开了首届文献展的头,就要把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做下去。”从《美术文献》到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刘明回忆说,这一路都是被责任与理想往前推着走。
接下来在湖北美术馆首任馆长傅中望和现任馆长冀少峰的策划支持下,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与湖北美术馆共同主办了第二、三、四届美术文献展。
在湖北还没有专业美术馆的时期,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举办众多非盈利性展览和学术讲座,进行青年艺术家和实验艺术的推动,其中“自由活动”是美术文献艺术中心鼓励年轻艺术家参与的重要展览项目,免费为艺术家提供空间做自由展览。
2015年,湖北美术学院毕业的
青年策展人沈乾石,
曾以艺术家的身份参展「干净 gān jìng」自由活动:年轻艺术家项目之三。作为当代年轻艺术家,同时又是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工作人员,在沈乾石看来,“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是目前华中地区唯一一家有稳定代理艺术家、持续参与国内外博览会的当代艺术机构。”从90年代的学术积淀到新时代环境下为艺术家提供展示平台,这一路与艺术家间建立的情感信任,正是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然而,继这场展览之后,由于当时展览场地归属于画院,政策上的调整使得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无法继续留在武昌中山路368号。
2015年1月25日,展览入口,满屏雪花点的电视屏幕晃动着“完”字,刘明及策展小组直接用美术文献的信封改作成邀请函,以直白的方式呈现它在368号空间的最后一次展览。
展览集合了一百余件曾在这里展出过的艺术作品,以此总结回顾12年来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在这里走过的历程。
“关就关吧。” 对于刘明来说那只是一段过程,“完只是空间的停止,不是机构的停止。”他开始为未来空间的选址和定位做考虑,继续尚未完成的工作。
刘明用“如同爬山”形容做《美术文献》杂志和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这些年,中心成立后,当机构遇到困难,杂志多次面临死亡时,他曾不断寻求赞助人,也曾卖掉多年收藏的佛像、玉器补贴运营,“我既然选择把机构当成是实验艺术,便不能让它夭折,因为它活着就有意义。”
经过两年的选址和筹备,2017年12月2日,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落成,开幕展以《再聚焦》为主题,策展小组成员沈乾石表示,这更像是湖北地区当代艺术发展的谱系图。
正如主策展人冀少峰所言,“横跨5个代际:50、60、70、80、90的艺术家中,他们之间既有一种筚路蓝缕、薪火相传的精神,更有着青年一代的激情冲动与鲜活,而跨媒介的多重组合、混搭交融,亦呈现出一个生动活跃而且繁盛的艺术新生态……”
今年是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成立的第15年,
“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将一直持续到3月2日。
翻开《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画册的第一页,
刘明
感叹道,“从表面上看,它很平常,并不惊艳,但从头到尾,如过去到现在,以时间的概念,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这些年的发展变迁本身就是一段“艺术发展史”。
展览标题:@武汉2017再聚焦——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新馆开幕展
总策展:冀少峰
学术主持:鲁虹
艺术总监:刘明
策展小组:吴垠、符坚、沈乾石、程然
参展艺术家(以拼音排序)
蔡凯、曹丹、陈波、陈勇劲、陈彬、程婷婷、邓涵、邓洧、杜春晖、樊枫、范安翔、方景华、方少华、傅中望、高虹、龚剑、郭子、郝世明、何岸、贺棣秋、黄海蓉、黄汉成、蒋之龙、柯明、朗雪波、冷军、李邦耀、李继开、李蕾、李燎、李鹏、李友维、李玉娟、林欣、刘明鉴、路昌步、马六明、梅健、邱卿云、沙丽娜、石冲、石磊、史金淞、宋克静、谭大利、唐骁、唐钰涵、陶陶+董俊、万里驰、汪凌、王清丽、王思顺、王心耀、王衍茹、王智一、王尊、魏光庆、项祎、肖般若、谢琦、徐波、徐文涛、徐小鼎、杨国辛、杨鹏、叶勇、易阳、袁晓舫、云永业、詹蕤、曾梵志、查赛、张广慧、张杰、张炼、张诠、张嵩焘、张巍、张志纲、周罡、周虹、朱雅梅
展览执行:许耘
展览推广:龚菲
展览时间:2017年12月2日—2018年3月2日
展览地点: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text rain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给你一个亿,只能买艺术品,
你想买点啥?
点击文末右下角留言
??
- 2018苦尽甘来的生肖,财运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等着你!
- 长期吸烟,身体6个地方“先坏”!医生很少一次性说
- 男女相处,女人这处地方“货要真”,男人给你的爱“价才实”!
- 在距地球700光年的地方,这颗神似“上帝之眼”的东西是什么?
- 春节留守成都,市内这15个地方最适合你。
- 大年初一 | 闪Star用各地方言给您拜年啦!
- 从亚马逊到戴尔:细数可以让你在任何地方工作的知名公司
- 武汉橙色风暴球迷会给大家拜年了 !
- 海南这个地方荣获中国幸福城市!文昌、万宁、乐东......表示不服!
- 大金蛇:大年初三这几个地方一定要少去,尽量不去!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