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边陲的闯入者
特别声明:《太阳系边陲的闯入者》转载于网络,并不代表傻大方资讯网的立场。
一个异乡人。
2004 EW
95
。ESO2004 EW
95
的运行轨道(红色)。
ESO小天体在太阳系中的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遥远的柯伊伯带是一片冰天雪地,那里的小天体大多由冰雪构成,如果它们突入太阳系内,在太阳的热力作用下,就变成了彗星。而火木间的小行星带包含的,基本上全是干燥的岩石小天体。
但最近,天文学家在柯伊伯带里,发现了一颗黑漆麻乌的含碳小行星。这个小天体的老家是小行星带,却在冰天雪地的太阳系边陲安了家。
太阳系形成之初,天地之间一片混沌。科学家推测,那些气体巨行星——比如木星和土星形成之后,曾经经历过一次大范围的轨道迁徙。它们曾在太阳系里横冲直撞。它们曾经裹挟着一些岩石质地的小行星,把它们从离太阳较近的地方,甩往比海王星还远的地方——柯伊伯带。因此天文学家相信,柯伊伯带内,可能存在着一些来自内太阳系的岩石天体,比如这颗含碳量丰富的小行星2004 EW
95
。含碳小行星又称C型小行星,是太阳系小行星中数量最多的。但人们此前从未在柯伊伯带里发现过它们。2004 EW
95
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科学家的推测,证明了太阳系幼年期,的确经历过这样一个行星乱飞的混沌时代。首先注意到2004 EW
95
特别之处的,是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天文学家Wesley Fraser。Fraser发现,这颗小行星的反射光谱和其它柯伊伯带天体不一样。紧接着,一个科研小组试图获取其成份信息。2004 EW
95
的直径只有300公里,距离地球有40亿公里,因为富含碳和碳化合物而漆黑一团,看起来如同夜空背景上的一座煤山一样。而且它还在运动。因此采集它的光谱数据极为困难。但是借助先进的观测设备,天文学家还是获知了它的成份。以Tom Seccull为首的科研小组在论文中表示,2004 EW
95
的光谱数据表明,这个小天体上存在两种人们此前从未在柯伊伯带天体身上发现过的物质——氧化铁(ferric oxides)和硅酸盐(phyllosilicates)。这表明,2004 EW95
不但是个外乡人,而且它的老家最有可能是内太阳系。它是很久以前,被迁徙的大行星甩到这里的。虽然此前也曾有科学家发现,某些柯伊伯带天体拥有非典型性光谱,但2004 EW
95
来自内太阳系的结论,却是迄今为止可靠性最高的。2004 EW95
是科学家在柯伊伯带内发现的第一颗含碳小行星。2004 EW
95
。
ESO参考:http://www.eso.org/public/archives/releases/sciencepapers/eso1814/eso1814a.pdf
星空天文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 在太阳系边缘苏醒,即将进行历史性任务
- 人类为什么现在还飞不出太阳系
- 第九颗行星有望被找到,质量是地球10倍,运行在太阳系边缘
- 太阳系外面有个大球,直径可达两光年,或有100个地球的质量
- 为什么太阳系七大行星都叫“星”,唯独地球要以“球”来称呼呢?
- “超级太阳系”生态不亚于地球,存在生命概率是先前预测的7倍
- 一种30亿年前古生物被发现,太阳系各行星被重燃生机指日可待
- 太阳系外并不缺人类移民目的地,有生命和文明的星球一算竟这么多
- 太阳系五大最, 最高的山峰, 最深的海洋, 最有可能存在生命......
- 太阳系木卫二的”化妆师“是谁,它为什么会有那抹淡淡的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