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鸿遍野!市场后续将会如何发展

昨日沪指低开跌破三千,行业个股全部沦陷。市场可谓一片惨淡,后市观望谨慎不变。盘面上,行业个股全线下跌,银行、保险、农牧饲渔跌幅相对较小,工艺商品、国际贸易、塑胶制品、交运设备、通讯行业、仪器仪表等行业跌幅逾7%。

题材概念,全线崩溃,上证50、超级品牌、猪肉等概念跌幅相对较小,在4%以下,3D玻璃、富士康、手游、小金属、体育产业、增加现实、5G概念、苹果概念、次新股、高送转等跌幅逾7%。总体而言,市场探底创出新低,行业个股普遍大跌。



技术上,沪指受消息影响今天直接跌破3000点开盘,随后逐步低走,跌幅逾4%,并跌破2900点,收大阴线。

哀鸿遍野!市场后续将会如何发展



后市来看,还将继续寻底,恐慌已经开始,市场还将考验2900点的支撑力度;创业板方面,今天低开低走,创出近期新低,收大阴线,跌幅逾5%,符合上周五文章技术上没有止跌,后市将继续向下寻求支撑的判断。



总体而言,市场如期继续寻底,符合笔者老敬上周五文章判断。技术目前呈现空头趋势,短期还没有转好迹象,后市仍不乐观,随着加速下跌探底,市场恐慌情绪也开始蔓延,维持稳健性投资的朋友继续谨慎观望,激进型投资者在2870点附近轻仓博弈的观点。



行业板块上,今天行业板块全线下跌,银行跌幅逾2%,保险跌幅逾3%,是两市中跌幅较小的两个板块,说明市场仍处于探底之中,这将拖累指数下行。

近期市场在大权重中还是有意护盘,后市见底需要参考大金融等板块的止跌情况,同时可以参考医药生物的止跌情况。这些行业止跌后,大盘止跌的概率才会增大,金融本身有护盘属性,而医药生物也有防御性,资金在弱势和防守阶段也会紧盯这些行业板块,所以可积极留意。

资金上,上周五我们在文章中说行业资金净流出明显且呈现放大之势,资金方面十分不乐观。今天虽然市场大跌,但银行、民航机场、保险和工程建设呈现资金小幅净流入状态,但电子元件、软件服务、医药制造、券商信托、通讯行业等资金大幅流出。

总体而言,市场资金一直呈现流出状态,大金融有护盘迹象,但独木难支,市场信心十分脆弱。继续维持稳健性的朋友继续谨慎观望,以风险预防为主,耐心等待资金积极回补后再参与博弈。



综合而言,低开低走加速下跌,沪指直接低开破3000点,盘中跌破2900点,尾盘小幅回升,收在2900点之上,跌3.78%。



深成指和创业板相对沪指跌幅较大,均超5%。市场被恐慌气氛笼罩,并有加速赶底之势,三大股指均创出近期新低。



大家坚持观望和耐心等待的正确,虽然一直观望等待难免孤独寂寞,但这正是专业投资者需要历练的过程。



后市来看,市场仍在探底过程之中,黎明前往往最黑暗,市场的杀伤力也最大。因此操作上建议稳健的朋友继续谨慎观望守候,激进型的朋友可适度跟踪医药生物和大金融板块的止跌情况,策略上,继续轻仓防守。





行情不稳,给大家的建议就是观战即可,尽量少参与,或者空仓等待机会,不要盲目的去博弈,祝大家好运!







珊瑚纲是腔肠动物门最大的一个纲, 全部海产。珊瑚礁珊瑚礁全部是水螅型的单体或群体动物,生活史中没有水母型世代。珊瑚纲的水螅型结构较水螅纲复杂, 身体为两辐射对称。常见种类如红珊瑚(Corallium rubrum )、细指海葵(Metridium )、海仙人掌(Cavernularia )。已知腔肠动物门约有9000余种,通常分成3个纲,即水螅虫纲(Hydrozoa),约2700种;钵水母纲(Scyphozoa),只有200余种;而珊瑚虫纲(Anthozoa)有6100多种。珊瑚在腔肠动物中是个统称,日常生活中凡造型奇特、玲珑透剔而来自海产的,人们就冠以“珊瑚(coral)”,凡“红色者”,统统称之“红珊瑚”。珊瑚通常包括软珊瑚、柳珊瑚、红珊瑚、石珊瑚、角珊瑚、水螅珊瑚、苍珊瑚和笙珊瑚等。有人误把体软的海鳃类(Pennatulacea)和群体海葵(Zoantharian)也误称为“珊瑚”。石珊瑚(石珊瑚目〔Madreporaria或Scleractinia〕)约有1,000种;黑珊瑚和刺珊瑚(角珊瑚目〔Antipatharia〕)约100种;柳珊瑚(或角珊瑚,柳珊瑚目〔Gorgonacea〕)约1,200种;而蓝珊瑚(蓝珊瑚目〔Coenothecalia〕)仅存一种。石珊瑚是最为人熟知、分布最广泛的种类,单体或群体生活。与黑珊瑚和刺珊瑚一样,隔膜数为6或6的倍数,触手较简单而不呈羽状黑珊瑚和刺珊瑚呈鞭状、羽状、树状或形如瓶刷,分布于地中海、西印度群岛以及巴拿马沿岸海域。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空气中一种使珊瑚易死的成分,出现在一些珊瑚区 ,因此,全球珊瑚种类及数量急剧减少。生态划分根据石珊瑚生长的生态环境和特点(表2),又可分为造礁石珊瑚;七彩斑斓珊瑚美丽图册七彩斑斓珊瑚美丽图册(25张) 非造礁石珊瑚(或深水石珊瑚)2类。石珊瑚中的深水石珊瑚,顾名思义它们栖息在深海。已知栖息最深的记录是在阿留申海沟6296~6328m处发现阿留申对称菌杯珊瑚(Fungiacyathus symmetricus aleuticus)。深水石珊瑚一般以单体为主,少数群体,且个体小,色泽单调。用拖网、采泥器在海洋不同深度的海底都可以采到。石珊瑚中的浅水石珊瑚分布在浅水区,一般从水表层到水深40m处,个别种类分布可深达60m。绝大多数是群体。在热带海区生长繁盛。它们在水中生活时色彩鲜艳,五光十色,把热带海滨点缀得分外耀眼,故浅水石珊瑚区有海底花园的美称。在热带或亚热带区的印度-太平洋水域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都有浅水石珊瑚生长。但是由于地理障碍(巴拿马地峡在600万年前已形成)这两个海区的浅水石珊瑚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区系。事实也证明两个海区的石珊瑚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有显著的差别。已知印度-太平洋区系石珊瑚有86个属1000余种(亦有人说是500种、800种),而大西洋-加勒比海区系有26个属68种(或25属50余种)。浅水石珊瑚正常生长的海水盐度为27~42‰,而且要求水质清洁,又需坚硬底质。在河口,由于大陆径流奔泻入海,携带大量陆源性沉积物质,因而不宜浅水石珊瑚生长。所以,要在河口寻找浅水石珊瑚是徒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