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现实吧,家庭出身基本上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七 )

相比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平民家庭更加重视子女教育,许多在收入、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上要被划入中低水平的家庭,家长不仅愿意为孩子的学业、课外活动投资,而且也抽出一切可以抽出的时间去陪伴孩子。而我国中产及以上阶层的家庭,与美国同类阶层家庭相比,对于孩子的教育和专长、兴趣的投入重视程度只高不低。实际上,在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无论是什么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华人家庭,都会成为所属阶层最为重视子女成长的个例。

尽管如此,也要看到,《不平等的童年:阶级、种族与家庭生活》这本书所述的美国不同阶层居民家庭对于孩子成长环境的影响,在中国社会也有一定程度的呈现。书中提到的美国工人阶级家庭和贫困家庭因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照看孩子、关注孩子的兴趣专长发展,中低收入家庭缺乏供孩子发展兴趣专长的财力,等等,在我国也有体现。这些现象的持续存在,很可能会加剧阶层固化,让一些出身于中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的孩子看不到阶层跃升的希望。

而在另一方面,美国中产及以上阶层家庭过度关注、干预孩子的发展,向孩子施加“必须成功”压力,大量投资“加分现象”的现象,在中国社会的呈现就更加突出。《不平等的童年:阶级、种族与家庭生活》这本书在对家庭投资支持孩子发展兴趣专长的做法给予肯定和赞赏的同时,也指出了家长越俎代庖、加大干预等做法的弊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