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病冬治和冬季养生

“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

“夏病冬治”源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适用于症状夏重冬轻的慢性疾病。

夏病冬治和冬季养生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秋冬阳气由外达极盛状态转入收敛封藏,阴气偏胜,此时应顺应秋冬的收藏之气,注重养阴。如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此时应少吃辛辣食物,不喝白酒,以免燥上加燥;可选择润燥滋阴的饮食如百合、木耳、梨、葡萄、芡实、大枣等制成的药膳。对于阴虚之人,在冬季吃一些养阴之品如枸杞、麦冬、六味地黄丸等,可有效调整人体的阴虚状态,夏季口干舌燥的症状亦会有所缓解,也不容易发病了,这亦即夏病冬治之理。

夏病冬治和冬季养生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夏病冬治”常用的方法有药膳食疗、穴位敷贴、针灸耳针、中药汤剂、中药熏浴、药酒膏方等,根据每个人不同情况来辨证施治,阴虚的人在冬天应注意养阴,这样到了夏季,阴阳调和,原有疾病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慢性胃炎、急慢性气管炎、汗证、红斑狼疮等,常易在夏季好发或加重,这类疾病患者如在冬天通过合理中医药调理,便可加强和巩固治疗效果。

夏病冬治和冬季养生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夏病冬治的养生

精神调养

中医认为“冬季要藏”,做到“无扰乎阳”。所以,在“三九天”要特别注意精神情志的“神藏”,即做到心志的安静平和,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从而使体内阳气潜藏,养气养神。

起居调养

《黄帝内经》有言:“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说,为适应冬藏的需要,宜早睡晚起,“养藏”为主,以养精蓄锐,使阳气藏于内。当然,着衣以保暖御寒为原则,也是三九天所必不可少的。

饮食调养

冬季五行为水,对应人体部位为肾。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和纳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有重要作用,同时是人体全身阴阳的根本。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而此时也应以补肾为重中之重。

黑色入肾,多吃黑色食物能有效调养肾脏。比如黑米、黑麦、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乌骨鸡等食物,即是补肾的极好选择。此外,板栗也是健脾补肾、延年益寿的上等果品。

运动调养

俗话讲“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虽然冬季天寒地冻,但适当运动,尤其增加户外运动是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比如冬泳、跳绳、球类活动等耐寒锻炼,都是值得推荐的运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