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职场小白,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
相信在很多小伙伴的认知当中,“资产配置”是富人阶层的专有名词,很难联想到资产配置与我们小老百姓有什么毛线关系。
但其实说的通俗点,资产配置就是我们将富余的钱分成若干份,从众多的投资品种中挑选出自己钟意的数个品种,最终构建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以达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
那么问题来了,在职场头三年的我们,没有很好的薪水的情况下,还在攒钱、攒能力时,我们如何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
正确的资产配置会有以下4个方面:
1. 储蓄流动资产 (1-3个月的急用资金)
很多人都会说紧急备用金至少要有3个月-6个月,但往往这不现实。刚工作,手边拿到的钱本来就不多,存下一个月的薪水的目标算是不错的。先一个月至少拿出300-500元做一年定期存款,薪水拿到的隔天就自己定存,从养成习惯开始。一定要拿到薪水的隔天就定存,永远不能拖,拖的结果就是此生此世只能做月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更好的方法就是专门开一个帐户,不能有卡片,不能开网银,只能用存摺存钱。
以薪资税后4500元,每月存500元,9个月就达成有一个月薪资的流动资产。9个月后开始挑战一个月存800元,在职场一年半就达成3个月的备用资金,13500元。职场工作的一年半后做好储钱的习惯,为将来的第一桶金打下厚实的基础之外,遇到意外状况又能坚强面对,是储钱所带来的优势。
储蓄方法有12月存单法、信封存单法、银行定期定额存款法,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储蓄方法有助于坚持下去。
2. 记录固定支出(房租+交通+吃饭+日常用品)
用记帐软件记下主要费用,比如挖财、随手记、网易有钱。主要记帐于房租+交通+日常用品,吃饭的费用粗略估计即可。一有记录习惯养成,这样会有脑子会有印象一个月花多少钱,不然成为月光族根本是分分钟的事,每次到月底只会抱怨自己的钱不知道花到哪儿了。
那么这个方法是在于节流么?不是!是单纯记录主要消费,掌握固定支出,那么剩余的钱拿来学习投资(被动生钱),心中有谱,不会担心。
3. 保值资产(定期存款+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意外险)
保值资产在于风险低、收益低,保护本金的作用。对理财不熟悉的人,以定期存款、货币基金来保护本金,同时带来微小的收益。工作的第二年,适时的保一笔月缴低本金的意外险在于保护自己与家人。
大部分的人对于保险的观念只存在于社保。我看到社保的本质是, 实际上到老都不一定能拿到这笔钱。因此意外险保的就是给自己一个保障,不要求政府给自己保障,这样来得更可靠。
债券基金的产品是投资债券,相对来说,风险小,收益少。选择一款债券基金的收益率平均,买对渠道、减少手续费。那么就算在经济转型中出现的大量风险,能保护本金之下,在大环境获得更高的收益。
在定期存款+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意外险的四个保值资产下,职场头三年就能有一定的资产,在往后的日子做长期投资,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 闲置资产(冲动消费、人际关系、各种投资或是资金就放在银行那里)
闲置资产=收入—固定支出—保值资产, 所剩下的钱。这些钱会随着流动资金的增加而减少,会由薪资增加而增加。一开始能够增加的資產幅度并不高,需要通过开源来快速增加闲置资产或是通过定投股票或指數基金来增加自己的闲置资产。
另外一方面,闲置资产用来提升自己的技能、上课、结交新朋友获得价值,获取以工作之外开始的技能赚钱。这些都是能够为闲置资产增加一定的收入的。长期下来,在积累技能的同时,还能开展第二个职业,成为另外一个自己的价值所在。
结论:
从储蓄流动资产、记录固定支出、稳定保值资产与利用闲置资产,将自己的资产配置上做了具体、量化的规划,是职场前三年非常重要的事情。理财在于有没有赚钱的情况下就开始理财,储蓄流动资产、稳定保值资产,之后再做任何投资时都会先想到自己是否能抵抗风险、独立思考配置与量化财务目标。这样在职场中的前期能更顺利的做好本职工作,不再总为跳槽烦心。即便跳槽到自己心爱的工作,也不害怕资金断裂,这就是做好自己的资产配置最大的收获。
最后,我想说的是资产配置是不可控的,围绕着人性来走。因此每个月会有调整,都是非常正常的。资产配置的根本是适合自己的目标、了解自己的需求、懂得自己的理财目标,进而做出的行动与配置。PS:学会使用专业工具可以让自己的资产配置更完美哦~~PPS:我们家的望财就是这样的一款工具呢,它可以根据你的收入、风险承受能力、可用闲置资金等,为你量身定制专属于你的资产配置规划哟~点击原文阅读即可享受私人财务管家的贴心服务~
- 职场人士“三高”频发怎么办?5种食物能“克制”,没事多吃一点
- 八百九十三年头一次!长岛显应宫妈祖金身回乡省亲
- 拌野菜实为小白菜 某景区饭店“欺客”
- 病人“赖床”三年 被医院告上法庭
- 交一万免费喝三年咖啡?她觉得划算,可现在她想要退款
- 职场、创业必读:别跌进一万小时贫穷定律
- 弟弟结婚,只来俩人,三年后,没来的都后悔死了…
- 日本人气女星的职场照PK!她的穿着让人没法好好工作…
- 丈夫打工三年回家,门口傻眼
- 《延禧攻略》背后的职场“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