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 文 | 德译本《红楼梦》的前世今生(13)
顾彬一方面盛赞“翻译堪称上乘”,另一方面则毫不客气地认为该译本“在德语国家中它不会成功,甚至连汉学家也不会去读”。而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在德国学界鲜有文章论及这个译本。倒是在《红楼梦》的故乡,中国的学者们乐于精研这个译本,上海交大的王金波先生曾就此撰写博士论文。有趣的是,前两年史华慈还写了篇文章与王金波商榷。就此看来,史先生虽自命槛外之人,其实还是颇为关注“学术动态”的。
史华慈:钟爱中国古典文学的德语译者
史华慈早年还翻译过中国的童话和民间故事,由于销量不俗,出版社才相信他的眼光,约请他翻译《红楼梦》。他偏爱明清的短篇作品,先后选译了《子不语》(袁枚)、《耳食录》(乐钧)等故事集,其中不乏在当今中国鲜有人知的“小众”作品,从中也可以看出他独特的情趣。除了《红楼梦》这个足以使其“不朽”的译本外,《浮生六记》也是他颇为看重的译作。恰好我也有这个译本,是两德统一前一年出版的插图本,非常精美,可以推断,是当年东德典型的“创汇”出版物。大概正是借了《红楼梦》译本,史先生开始为国内出版界关注。近几年,他的译本也在中国陆续出版,《影梅庵忆语》(冒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即是一例。要知道他此前翻译的《谐铎》(沈起凤)、《夜谈随录》(和邦额)在德国找不到出版社愿意出,还是在友人瓦拉文斯(为《红楼梦》德译本撰写后记者)的帮助下, 作为资料复印本入藏柏林国立图书馆。在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可以想见,史先生大有可为。
- ??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将来??前世??今生??来世,太绝
- 二维码的前世今生
- 故宫养心殿正式启动大修!它有怎样的“前世今生”
- 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将来;前世,今生,来世…
- 非洲猪瘟的前世今生:历经百年仍是“绝症”
- 87版《红楼梦》作曲者忆创作经历:主题曲创作一年多
- 心理学:凭直觉选一把你心仪的钥匙,测出你前世内心最大的秘密
- “地图文化之旅”亮相上海书展 梳理城市经脉的前世今生
- 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基建投资的前世今生
- 电影《红楼梦》在香河第一城正式开机